海尔130亿杀入二手车,这届二手车商要变天了?
01 这个市场,门槛不是钱
说到二手车,市面上一直挺乱。
我有个朋友,三年前在本地刚开二手车店那会儿就觉得,赚钱主要还是靠信息不对称。
但现在还真不是那么回事了。
二手车这个事,门道贼深。哪怕你有钱,一脚踩进来,也不一定能趟过去。
原因一是抬头一看,全国随便一个城市,品牌扎堆,门店就像便利店似的。
但真正能把规模做起来的,没几个。
大部分二手车商,单打独斗。想开连锁店,结果往往是啥都管不住,最后人财两空。
我也踩过坑。
当年帮亲戚挑二手车,发现表面上报价低,背后各种猫腻,还真不是普通小老百姓玩得起的。
行业要变,靠的不是钱砸出来,而是把关键节点全打通。
海尔猛攻二手车,你说它能不能干成,这话题我还真琢磨过。
02 海尔为啥130亿砸进来,不怕赔?
不少人觉得怪。家电巨头,跑来和一群修车小老板抢二手车生意,图啥?
核心就两个字:整合。
简单讲,原来行业里的主流打法是卖车就完事,管你别的死活。
但这个模式天花板太低了。
这次海尔通过卡泰驰控股,130个亿直接收了汽车之家将近一半股份(43%),还把汽车之家董事会都改组了。
你觉得是家电圈内卷,来二手车捞点油水?其实没那么简单。
汽车之家是行业头部流量入口。天天拍车,1700亿交易额,积累了150万辆实打实的成交数据。
卡泰驰这边,门店自营加加盟一起,到2025年计划做到500家,还有直营店试点,集中在大城市。
你相当于把‘流量+渠道’这两块费用都省了,很难输。
但最绝的不是买流量,而是它要全链路吃下。
维修、金融、保险、改装一个都不放过。
打个比方,传统二手车像是吃快餐,卖一单就完事。海尔这套打法,要做自助餐,把钱赚三四遍。
03 行业反常识,谁进圈谁变
其实,大部分人对二手车的误解很深。
很多小白以为:只要平台做大,什么都能标准化。
可现实没那么美好。
为啥互联网平台卖二手车,刷存在感那么多年,还是没几家能挣大钱?一车一况,‘非标品’,平台没法强制定价,风险居高不下。
前两年,人人都吹什么‘二手车全国流通’,活脱脱是在讲段子。
谁给背后售后、维修、车况担保?没人拍胸口保证。
而海尔卡泰驰却反过来,直接重金投入,入股地方头部品牌、并购改装商,把产业每一个口都绑死。
就像我表弟当年修电视那事,好家伙,明明是屏幕裂了,售后却能直接上门免费修,两边全链路打通。
这种体验,搁二手车行业,之前谁见过?
再比如,卡泰驰搞直营加加盟两种店。
直营是锚点,拉来资本和管理。加盟扩容,每开一个门店,全国100+城市售后支持,谁来都是一口价,少了侃价的套路。
而且,人单合一这套机制,说人话就是让员工自己给自己设KPI。
我有时候琢磨,如果我20年前卖二手车,碰到现在的管理工具,估计现在就是全国连锁老板了。
04 系统赋能,效率爆炸
好多加盟商纠结,要不要和大平台混一块。
我身边就有车商朋友专门问我:是不是被收编就没自由了?
但实际体验,却有点意思。
合肥加盟店,以前单月卖十来台,抱团后常常一个月能卖30多台。
为啥?
本质上,卡泰驰自研了个MMC系统,包含进销存、客户管理、库存运营、资金流转等等。
车商只需要用系统,车源全国共享,‘全国车全国买’。
你不用再一个人找车、卖车,互帮互助,效率直接上天。
比方说,我前几年去4S店修车,排队等半天。现在这套数字系统,早就实现一站式闭环。买、卖、修、保险全部能查得到。
还有个同期讨论很热的争议点:很多人担心,加盟后会被大平台‘割韭菜’。
但我看,其实是资源整合大于收割。毕竟本地车商想撬动上游车源,谈集采议价,只有抱团。
就跟买家电直接找厂家一样,价格才会实惠。
05 写在最后的废话
坦白说,海尔进来后,传统二手车商的压力肯定大了。
但有危也有机。
’内容+交易+服务’这套打法,说不定真能让二手车行业变得像买冰箱那么省心。
对咱们普通车主来说,以后看车买车、维修、换车能连起来了。售后不到位、车况不透明这些老问题,也许真能一步步剥掉。
当然,市场能不能全变好,还得看政策和管理落地到底咋样。
但像这种百亿级大动作,不看热闹没道理。
谁也不想当下一个被淘汰的便利店吧。
钱龙配资-配资网络炒股配资-燕郊配资最便宜的公司-配资门户网站有哪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