撼路者Q轻量化重卡越野房车的成都首秀记
那天去成都国际车展,本来是陪老李看皮卡,结果走到诺马迪森展位就挪不动脚了。舞台中央停着一辆“撼路者Q”,乌尼莫克底盘的架势一眼认出来,但这次外观比例有点不一样,整车没那么笨重。后来才知道,这台是专门为跨洲际穿越做的轻量化版本。
我在旁边听一个戴鸭舌帽的大哥跟销售聊,说以前他开过同类蓝牌4×4重卡房车,满配下来九吨多,上山下河都得掂量着走。这回“撼路者Q”控制在8.29吨,还带全套生活设备,他直摇头说:“这要真能跑非洲线,我就换。”销售笑,说这是今年他们最费心思的一单活儿。
底盘还是国六B版UNIMOG 4023 4×4(定制还能选5023),大家熟得很。但减重重点放在后部生活舱——箱体和设备上动刀子。我摸了下外壁,比想象中硬实却轻盈,据说是德国朗仕碳纤维玻纤混编复合板+PMI板结构,中间还夹保温层。副梁也换成钛合金的,维修师傅老冯插一句:“钛这玩意儿贵啊,可耐用,不怕锈。”他去年帮人修过钢副梁生锈断裂,那家伙差点被困在塔克拉玛干边缘地带半个月。
轮毂也有讲究,可以选铝合金加钛紧固件。一只钢轮毂五六十公斤,这个直接砍半,还带胎皮快拆功能。我看演示时,一个技师三分钟不到就把盖板卸掉换胎了,比我以前自己鼓捣省力多了。而且原厂自动充放气系统保留着,下沙地前直接调低胎压,再配防脱圈设计,就算压到1.2bar跑烂泥也不虚。有群友试过类似配置,在内蒙古草原陷坑里倒腾出来,全靠这个组合救命。
前后杠材质也是钛合金,包括防撞梁、护板、后护杠,都比传统钢件轻不少,但抗冲击性没打折扣。据说他们时,用碎石高速抛打护板,没有出现变形裂纹。这种细节对长途穿越太重要,我之前见有人因为下护板凹陷导致油底壳渗漏,被迫提前结束行程,那滋味谁受过谁知道。
还有个让我意外的是双绞盘布局——18500LBS 24V电动绞盘前后各一个。不用像过去那样只能往一个方向拖,有一次我们队伍里一辆车滑进山沟,只能倒拉出来,如果当时它装的是这种双绞盘,就不用临时掉头冒险操作了。不过双绞盘线路布置复杂些,要注意防水处理,否则涉水回来可能短路烧保险丝,这事小周亲身踩过坑,一度以为电机坏死,其实就是接头进水氧化而已。
下午离开展馆的时候,看见有两个年轻人蹲在“撼路者Q”尾部拍照,还讨论要不要把它改成移动咖啡店。他们觉得这样既能跑川藏线,又能沿途卖咖啡补给旅费。我听完笑出声——想法挺浪漫,不过真开出去,他们大概会先感受到柴油机低扭爆发那股推背感,然后才考虑咖啡香的问题吧。
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,仅供学习交流,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。
钱龙配资-配资网络炒股配资-燕郊配资最便宜的公司-配资门户网站有哪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