兄弟,咱得说清楚啊,这帮人可不是你的小跟班!
部曲和那啥私兵最大的差别就是,部曲其实是跟土地上头的依附关系绑在一起的玩意儿。
说白了,多少个章节就表示后面多少家亲戚在默默给你的军队加油!
其实在东汉末期,部曲这个玩意儿可真不少。魏延就是靠着刘备的部曲打拼出来的,一加入刘备那伙人,地位就水涨船高了。简单讲,部曲算是将领自家的小金库,而不是皇帝发的奖励!皇帝想调简直就是做梦!
三国那会儿,魏蜀的部曲不算多,但规模小得很,唯独孙吴那地方部曲像个大团伙。为啥呢?因为孙吴是江东那些世家联手搞起来的,这也是孙权拼了命想压制那些有部曲的大人物和世家的重要原因。
再说一个事,当时江东还是个荒唐的地方,没被开发得跟个样子,不像北方早就被那些有钱有势的人把持住了。后来,不管是曹魏还是蜀汉,都没把东吴那种让人私兵满院、兴田搞庄园、护人口的事儿一起给正规化,主要是因为中央权力已经坐稳了大堂。而曹操和刘备在跟那些豪强讨价还价的时候,处境明显比孙权强多了。
孙吴就变成了三国里,给那些贵族大佬提供最高价格的地方,这就是支持孙家的好处,要不然谁愿意听你说话呢!
孙吴这一阵子,打仗最忙的不是外敌,而是自家人。这也是孙权对统一天下不感兴趣的原因,因为家里乱糟糟的,不让他有心思。
起初,孙策当时的职位和名声都不咋地,为了统治江东,只能搞大规模的部队制度,目的是激励手下将领们开疆拓土、保护老百姓,这可是跟他们自己的好处紧密相连的事儿。
想要多几个小兄弟,必须得把地盘扩展一下,才能安置咱现有的伙计们。稳住家门口的安宁,更是关键,守好土地就是保住自个儿的人口和地儿!
这招真厉害,居然能把地盘搞得稳稳当当,还让孙策的名声蹭蹭往上涨!
孙权当了老板后,为了让大家心里踏实,减少麻烦的传播范围,只好继续搞那帮人制度。
等地位坐稳了,那就开始给自己设限了。
其实啊,孙权那个年代的部队继承,大部分还是靠将领自家人来接班,孙权完全可以在里面摇摆得很!
就像周瑜把手下的地儿交给鲁肃,鲁肃一走了之后又转给吕蒙,吕蒙也没撑多久又给收回来了。
再说了,朱治的手下把地盘给了他的亲生儿子朱才,可惜朱才一去了之,结果那地盘没传给他的亲儿子朱琬,而是转给了他养子的儿子施绩,真是让人傻眼!
黄盖的手下在老头儿挂了后跟着孙瑜的人马混到一起,后来又把这帮人给了孙皎,结果孙皎一死,这些小兄弟们又回到了老家。
实事求是,在孙吴的历史上,部曲的人数也是一路缩水,越来越少。
再说了,从孙权对凌统的态度来看,这小子做事真是够狡猾、独特的!
公元203年,孙权为了给老爸报仇,调兵遣将去找江夏的黄祖算账。当时凌统才刚满十五岁,他爹跟着孙权出征,结果在战场上被箭射中了,当场就挂了。
把凌操给打趴的是黄祖手下那位狠角色甘宁。
孙权心里老觉得欠了一个人情,把凌操的“破贼都尉”这份工作,直接塞给了凌统,还让他带着小弟们去搞事情!
甘宁和凌统的关系就此建立,要不是甘宁一直在黄祖那转悠,凌统也许不会这么别扭。凌统这人谦虚得很,爱钱的不多,更重感情,大家都挺喜欢他的。
在东汉末年,讲究“天地君亲师”的时代,能替爹报仇、替老师报仇的人才厉害得让人佩服。
夏侯惇怒火中烧,搞定了那些惹事的家伙。孙策和孙权接手后,首要任务就是找黄祖算账!
凌统天天看到那个跟他有深仇大恨的人在旁边跳来跳去,心里的苦啊,就像茶壶里翻滚的水,咱都能想象得到!
一边是国君的恩惠,另一边是父亲的仇恨,自古以来忠心和孝道就没法同时兼顾,才有了吴书里吕蒙劝架那一出。
几年之后,孙权又跑去江夏折腾了。
凌统带着一帮小弟,像他老爹当初那样,开着小船偷偷溜到黄祖的营地,把敌将一刀一个宰了,还抓了一船的敌兵,然后直接冲入敌城,狠狠地打了个痛快,孙权乐得跟喝了蜜一样!
凌统跟着孙权去揍山贼,和督官陈勤约好了一个时间一起出发。那天晚上军队在喝酒,陈勤特别霸道,强迫周围的人喝得烂醉。凌统看去,忍不住说了几句公道话,一下子就惹怒了陈勤,对他破口大骂,还顺便抽他老爸的脸,说凌操没用,被江夏一箭撂倒,害东吴损失惨重。
凌统这回真是忍无可忍,一刀嘎嘣脆把陈勤给收了!
等到扑向麻屯的时候,凌统带头冲锋,带着他的队伍拼命攻城,身上插满了箭,但最终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。
事情结束后,自己主动跑去投军法请罚。
孙权倒也不再计较了,毕竟为了个已经见阎王的,没啥大意思。
对凌统来说,老敌人摇身一变成了同事,这让他受不了,立马发誓要为爹报仇!
甘宁机灵,见凌统就打躲猫猫,远远看到他就跟着转弯溜了!
孙权后来把甘宁送到外头待着,彻底把他们俩撇得一干二净。
当曹操跑去汉中和刘备打拼时,孙权心里想着“这一波赚大了”,于是调兵遣将组成十万大军去攻合肥,凌统也在其中。
合肥城里,张辽、李典、乐进这三位大哥带着七千兵马,气势如虹!
七千对上十万,形势紧得像绳子一样!
这场仗让孙权摔了个大跟头,他的“大名”从此就成了板上钉钉的笑话,而张辽则在逍遥津那叫一个如雷贯耳,当然,这事儿还是给凌统增添了不少光彩!
那时,张辽带着八百勇士,冒死冲出城去干掉吴国的军队。
吴军猝然不料,立马就被张辽给捅了一个透心凉。
张辽他们一路冲到孙权的老大哥那儿,像是飞奔去找吃的似的!
孙权心里跟吃了虾子似的慌,带着亲兵像打了鸡血一样往高处跑,而张辽跟个追风筝一样死死缠着,不肯放过他。张辽那干劲儿简直是厉害轰轰,进出如飞,吴军的气势顿时跌到谷底。在城外僵持了好几天,也没捞着什么好处,最后孙权只能无奈地喊“撤!”
正当大家走着走着,张辽突然骑马冲了出来,那时吴军大部分都已经过了河,而孙权还留在北岸啊!
孙权一看到这种情况,就急忙吆喝,让那边的兄弟们赶紧撤回来保护他,可惜一下子也回不来。
在这危机四伏的时刻,凌统带着三百兄弟死死拦住曹军,给孙权争取时间撤退。结果等到孙权跑到渡口,发现桥早被曹军搞得稀巴烂的!
侍卫让孙权抓紧马鞍,挥鞭狠抽马背,马一受不了,带着孙权扑通一下跳过断桥,直奔南岸!
北岸剩下的就只有凌统一伙,人数少得可怜,对面的人多得像海里的鱼,手下们惨遭横尸遍野,凌统自己也是摔了好几跤,直到瞧见孙权安全了,这才想着找条路溜走。
凌统退回南岸,心里想着部队全死光了,忍不住就哭得稀里哗啦的。
对凌统而言,逍遥津那场仗里死掉的三百号人,可不是随便找来凑数的兵啊!
那是凌统他家的亲戚,包括爷爷奶奶到八竿子打不着的。
孙权把凌统揽在怀里,用袖子给他擦眼泪,随后一拍脑袋,把他封成偏将军,还额外给了他双倍的兵力。
这会儿的凌统连个小兵都找不着,简直是掉价得跟白菜似的!
凌统救了孙权一命,这事儿可是搁他心里过的明白,没打算就这样把人情给解决了。
建安二十二年,孙权一声令下,凌统就背上包袱去东边找挑战了。
路过俺爹老家的时候,恭恭敬敬去拜见那些官人,还顺道探探老友们,结果一回到家就猝不及防地给我整了个大病!
走的时候,才二十九春秋!
凌统就是个货真价实的憨头憨脑,跟个傻乎乎的牛马没啥区别。
懂得个啥叫人情世故!
逍遥津那场比武,跟着孙权的,还有个甘宁和吕蒙这俩家伙。
就只有凌统拼了命,跟敌人干到底,把所有的手下都用光。
孙权这小子在东吴真是看不上老实人,没给他们点好脸色!
孙权点头答应给他增人手,但不让他回余杭老家招兵,而是叫他去找山越那边的乡亲们招募。
今后你手下的兵全是东吴的人,不再是什么私人小队伍了。
真可惜啊,凌统老早就挂了,他那俩儿子没啥出息,再加上东吴后来的事儿比电影还离奇,内部互撕得跟打麻将似的。
最后,凌家就慢慢走下坡路了。
跟你说啊,对凌统来说,逍遥津那场战斗简直就像是他人生中最伤心的事儿了!
我就像个泉水儿,静静泡在这历史的河边儿!
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第二期#
钱龙配资-配资网络炒股配资-燕郊配资最便宜的公司-配资门户网站有哪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